昨天,《总编辑调查》栏目报道了湖南龙骧巴士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龙骧巴士)连续14年盈利,不断提升职工福祉的情况,在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龙骧巴士又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向管理要效益
黄阳,湖南龙骧交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对于集团控股的龙骧巴士的精细化管理,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赞不绝口,特别认为龙骧巴士对于公交车轮胎的管理简直就是登峰造极。
6月9日下午,记者在龙骧巴士树木岭车辆保养维修车间见到了正在忙乎的维修师傅单定根,从公交车上卸下6个大轮胎,每个重达100多斤,单师傅忙得满头大汗。
图为单定根(右)在测量轮胎花纹厚度。(剑裘摄)
挑出卡在轮胎里的碎石和杂物、充气、测量轮胎花纹剩余厚度……一系列操作后,维修保养技术员孙建忠把相关数据输入公司维修保养系统。这样,在赤岗冲的龙骧巴士智能运营管控中心管理人员就能第一时间掌握这条轮胎的全面信息。
“轮胎达不到预算公里数就报废的话,管理人员会下来调查原因,如果是我们保养维修不到位,就会扣我们的钱;如果是驾驶员的原因,就会对驾驶员进行处理。”做了20多年公交车维修保养工作的单师傅说。
公司机务主办、负责保养维修业务的谭力告诉记者,光轮胎费用这块,虽说车辆数翻了一番,单胎价格也增长了一倍,因为精细化管理,2019年与2006年相比,轮胎成本节约57.34%。
通过库房管理系统,公司还对8000多种配件和生产物资实现了条码化管理,精准实现了库房零库存及供货商铺货资金最优化。通过对保养计划、各库房物资分布、配件消耗周期进行数据分析后,龙骧巴士提出将供应商年物资消耗金额的2%作为物流费用,由公司配送物资,从而达到了双赢效果。
图为龙骧巴士智能管控中心物资管理主办周春艳(左)在物资仓库检查维修保养配件。(剑裘摄)
通过对轮胎、油料等大宗消耗品的精细化管理,龙骧巴士在物料成本控制方面取得突出成效,这就是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文建平常说的向管理要效益。
此外,扁平化管理也是公司提升效益效率的重要原因。
2005年3月,湖南龙骧巴士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原公交总公司第二、六、七分公司和公用客车厂并入该公司,员工加起来有3800多人,实行的是总公司→分公司→车队“三级管理”模式,机构臃肿,叠床架屋,弊病十分明显。
“我们不想死,我们还想活!还想活得更好!”公司上下发出这样的呐喊。
图为龙骧巴士党委书记、总经理赵智勇在做报告。(剑裘摄)
在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赵智勇的强力推动下,改革迅速启动,将“三级管理、两级核算”改为公司→车队的“两级管理、一级核算”模式。通过公开竞聘,将原有的385名管理人员压缩到178名,精简了一半多。
2006年,也就是改革后的第一年,龙骧巴士公司首次实现盈利。
2017年底,公司再次调整扁平化管理架构。
据龙骧巴士经营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经理王景介绍,此轮改革,取消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物部、生产经营部、技术维修部、综合经营部共六大部门及下属科室,组建了智能运营管控中心和经营管理中心,拆除了部科室上下级的“楼板”,打通了部门之间的“隔板”,拓展了岗位的业务边际,最大限度整合管理资源,激活人的潜能。
图为龙骧巴士智能运营管控中心一角。(剑裘摄)
记者了解到,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专业管理软件和系统的出现,使许多原来仅起到“信息中转站”作用的中间管理层完全多余,扁平化管理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提升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智能化管控
现在,公交车都安装有摄像头和车载终端设备,如果司机疲劳或超速驾驶,龙骧巴士智能公交系统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并通过语音等形式向驾驶员发出警告。
今年36岁的尹学魁是龙骧巴士智能运营管控中心营运主办,他是长沙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高材生,2009年进入公司。在线路上干了三年之后,调到公司智能运营管控中心工作,他是这里的第一任调度长,可以说见证了公司智能化管控发展和完善的全过程。
“通过车载终端设备,系统发现驾驶员闭眼、眯眼、低头、打哈欠、目光游离等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后,就会自动对其进行语音警示,防止疲劳驾驶。”尹学魁介绍说。
图为尹学魁(右)在智能运营管控中心现场调度。(剑裘摄)
据了解,系统还具有串车报警、越界报警等功能,能对车辆发车时间、发车间距等进行智能调控,相关信息还接入“车来了”APP和公司微信公众号,能为乘客提供实时查询乘车信息服务,实现乘客“掐点”坐公交。
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赵智勇透露,为了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控,龙骧巴士在信息系统的投入累计已经超过数亿元。
“公司这套系统虽然看相不怎么的,但实用、好用、管用,能容纳400条公交线路,1万台车辆的调度和数据处理规模,数据库可以容纳10年以上实时GPS数据。”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文建平非常熟练地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这个智能公交信息系统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办公自动化、营运数据采集、维修保养管理、库房物资管理、统计数据查询、人力资源管理、视频监控管理、智能调度等八大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了公司主营业务范围。
图为龙骧巴士公司智能公交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剑裘摄)
尹学魁告诉记者,因为实现了对营运车辆的智能化调度,直接减少调度员114人,首末站调度室也减少了,相应减少了房租水电等成本。最为关键的,这是公司实现进一步扁平化管理的技术基础。
就在记者调查采访期间,又有安徽和北京的同行前来智能运营管控中心学习考察。龙骧巴士办公室负责人熊首军自豪地说,公司现在是名声在外,每年都有数十批同行来考察学习,他们的接待任务比较繁重。
激发内生动力
2013年,当尹学魁离开线长岗位到公司调度中心做调度长的时候,龙骧巴士的智能公交信息系统服务平台正处于建设关键时期。
“那时候真是没日没夜地干,没有周末,没有休假,没有加班工资,但大家都干劲冲天,就好像给自己装修新房一样。”
初夏的阳光灿烂明媚。午饭后,尹学魁和记者在劳动路上边走边聊,这位帅哥愉快地回首往事,打开了话匣子。
“当时一同招聘进公司的好多大学生都走了,但我觉得公司还是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所以坚持下来了。”
其实,学计算机技术的尹学魁能留下来,持有公司的股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做线长时,尹学魁就拥有了一定的股份,公司称为岗位股,如果离职,岗位股也就没有了。
图为尹学魁(右)与智能运营管控中心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工作。
(照片由龙骧巴士提供)
岗位股是公司对管理层的一种股权激励,将他们的个人利益牢牢地和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聪明才智,把工作干好。
然而,在2010年刚开始股份制改革的时候,一些管理人员并不太愿意入股。
“毕竟公交行业是一个公益性为主的行业,赚钱不容易,亏损很正常,顾虑肯定是有的。”回忆起当年那场改革,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王景说得很实诚。
图为龙骧巴士公司的自动化洗车机。(剑裘摄)
在全国各地跑了几千公里调研的基础上,龙骧巴士党委书记、总经理赵智勇认定,只有实行股份制改革,才能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让管理团队更具创新性和主动性,才能让股东利益、员工利益、社会利益平衡发展。面对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阻力,他提出了“不持股就辞职”的口号。
最后,只有两人因不愿投资入股而被更换了管理岗位,90多位应持股的管理人员都持有了公司股份。
完成股改后,龙骧集团法人股占51%,管理人员自然人股加岗位股占49%。
图为龙骧巴士股东(代表)大会表决现场。(剑裘摄)
公司智能运营管控中心经理钟宇龙告诉记者,当时,他卖掉了家里的一套房,筹集了60多万入股,今年,加上岗位股,扣除20%的个税后,估计能拿到12万以上的分红。
“入股后,感觉自己真正成了公司的主人,不再是打工仔的心态,加班加点都非常自觉,也不觉得苦和累。”
“连续这么多年分红,您的股本已经回来了吧?”
“呵呵呵呵……”
钟经理笑得特别开心,对于记者的这个提问避而不答。
对于管理层持股一事,公司7路线驾驶员、党的十九大代表吴晓红认为是好事情。
“这样会让管理层更加团结一心干事创业,最后没有持股的基层员工也会获益。”
固定资产增值4倍
资产是否保值增值,这是国企改革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
龙骧巴士财务部门提供给的数据显示,公司历经十多年的发展,资产规模、经营效益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数据请小编做个表格)
固定资产:2005年至2019年增长率为411%。
营运线路:2005年,27条;2019年,67条。
营运车辆:2005年,709台;2019年,1415台,其中纯电动汽车997台。
年均工资:2005年,2.19万元;2019年,7.78万元,增长率为255%。
龙骧巴士连续14年盈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公司股东和员工受益,那么,作为服务市民出行的公交公司,在社会效益方面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呢?
敬请关注长沙观察明天的报道,我们将为您揭晓答案。
|